2012/5/1 16:01
“生產日期:見封口處”、“生產日期:見包裝上”、“生產日期:在規(guī)定日期前使用”……消費者在選購食品時,外包裝的生產日期成為初步衡量食品安全的依據,而烏魯木齊市場一些食品包裝上的生產日期似乎在玩“捉迷藏”,讓人難找。
2011年2月27日—28日,記者走訪烏魯木齊大中型超市和小商店發(fā)現,很多食品存在生產日期噴碼迷糊、透明鋼印難辨、外包裝顏色與打印碼接近等現象,而目前我國現行相關法規(guī)對生產日期的具體標示方式和位置未作規(guī)定。
現象:噴碼模糊一抹就掉
家住天津路的消費者孟女士上周在小區(qū)內的超市購買了一盒八寶飯,該八寶飯是由一次性塑料材質包裝,表層由保鮮膜覆蓋,但孟女士卻始終找不到生產日期。
后來,超市服務人員指著保鮮膜上的一團黑色印記告訴孟女士“這就是原來生產日期,被抹掉了?!?/P>
“這也能算有生產日期嗎?”孟女士對記者說,生產日期是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一個簡單判斷,商家這樣對待標示對消費者很不負責。
2月27日,在青年路日月星光小區(qū)的一家超市,記者拿起一瓶花椒油,但整個瓶壁都找不到生產日期,該超市服務員尋找了兩圈之后指著空白處一個有“9”的數字說:“這是去年九月生產的,其它的數字被抹掉了,沒過期?!?/P>
記者在該超市查看了十幾類食品的生產日期,一些耳熟能詳的品牌食品的生產日期在指定位置都可找到,且打印的字跡清晰,而其中的七八類食品的生產日期難尋,涉及包裝簡單的鹵制品、五香花生等零食。
無色鋼印靠手觸摸
2011年2月28日,在文藝路的一家便利店中,七八名消費者在選購食品。
“老板,你這個咋沒生產日期?”一名中年男子選購了一袋鹵制品,按背后說明的“生產日期見封口處”,他將外包裝上、下、左、右四個方向找了個遍也未找到。
“這個你要靠手摸呢。”該超市女老板拿過這袋鹵制品,一邊查看,一邊用食指和大拇指觸摸生產日期,一分鐘后,她在封口的一頭找到了生產日期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