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/3/21 14:58
3怎么“捂”不得???
1. 不忙減衣
氣溫回升并穩(wěn)定在15攝氏度之前都不能盲目減衣。尤其是老人兒童產(chǎn)婦,以及患有心肺等慢性病的患者,不要過早地脫掉棉毛衣服以防風寒侵入而致病。
2. 下厚上薄
對于春捂的重點,我國唐代藥王孫思邈主張“下厚上薄”。這是因為,人的陽氣根于腎,全身陽氣都要從這里散布出來,而腎經(jīng)起于腳底的涌泉穴,因此,褲子、襪子、鞋子一定要穿得厚點、暖和點,不要換得太快,脫得太早。
3. "春捂"持續(xù)時間
7~14天恰到好處,捂著的衣衫,隨著氣溫回升總要減下來。但是減衣不能太快,否則會出現(xiàn)沒捂到位的現(xiàn)象。怎樣才算到位?氣溫回冷需要加衣御寒,即使此后氣溫回升了,也得再捂7天左右,體弱的孩子和老人才能適應。減衣過快有可能會讓他們凍出病來。
4. 吃姜泡腳
除了通過“捂”來被動地減少能量的損耗,我們還可以主動地升發(fā)陽氣。當天氣變冷時,吃上幾片生姜,不但通陽散寒預防感冒,還能暖胃溫脾促進食欲。
睡前泡泡腳,不但能消除一天的疲勞,放松身體,還能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,給身體補充能量。泡腳時,水至少應沒過腳踝,溫度保持在38—40攝氏度,每次15—20分鐘。
還可提前煎煮些具有活血溫經(jīng)作用的中藥,如當歸、紅花,加到泡腳水里,效果更好?;检o脈曲張或有外傷的人,水不可太深;糖尿病患者泡腳一定要用手背或手腕試一下水溫,以免燙傷。
4神門,“春捂”第一穴
提到“春捂”,除了別急著脫衣服外,更重要的是捂好幾個穴位。其中,位于手腕的神門穴是最重要的,可以說是“春捂第一穴”。神門穴是心經(jīng)的原穴。
神門穴位于腕橫紋上,手小指一側(cè)腕下方肌腱的里側(cè)。除了避免該處受寒之外,按摩此穴位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。大家隨時都可以用拇指指端點按神門穴,力量無需太大,也不必追求酸脹感。
此外,還有幾個穴位也需要重點關(guān)注,即腰眼的腎俞穴、肚臍上的神闕穴、腳上的陽輔穴。腎俞穴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,左右二指寬處。人體陽氣的根在腎,而腰為腎之府,腎陽虛時會腰部酸軟怕冷。用熱水袋熱敷或艾灸腰眼處的腎俞穴,可以起到溫暖腎陽的作用。
神闕穴即我們平時說的肚臍,特別是一些胃部怕冷、愛腹瀉的人,要特別注意這個部位的保暖,可經(jīng)常在肚臍熱敷?!按何妗边€要保護好小腿外側(cè),有的人在天冷時容易出現(xiàn)偏頭痛或小腹痛,可以熱敷位于小腿的外側(cè),腳外踝關(guān)節(jié)上方四寸的陽輔穴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