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/2/10 09:53
盤點對胰島素的12誤解
核心提示:提及胰島素,大多數人想到的是:一難、二疼、三害怕。然而,糖尿病患者應該消除對胰島素的錯誤理解,正確認識有助于更好地保護健康。美國《健康》雜志最近刊出糖尿病專家總結出有關胰島素和2型糖尿病的12種誤解。

1、糖尿病患者總是需要胰島素。
不見得。1型糖尿病患者(占5%—10%)的確需要胰島素。而2型糖尿病患者(占90%—95%)可能不需要胰島素。美國疾控中心數據表明,在成年糖尿病患者中,只有14%的人使用胰島素,13%的人使用胰島素和口服藥,57%的人只用口服藥物,16%的人通過飲食和鍛煉控制血糖。
2、注射胰島素意味著控制糖尿病的各種努力全失敗。
美國愛因斯坦醫(yī)學院糖尿病專家醫(yī)學教授吉爾·克蘭戴爾博士表示,2型糖尿病是一種累進性疾病,患者需要長期堅持保持血糖健康,正確飲食和鍛煉始終很重要,但是服用藥物則因人而異。大量2型糖尿病患者最終都需要胰島素治療,但是不能將這看作“失敗”。

3、注射胰島素會非常疼痛。
克蘭戴爾博士表示,如今的針頭極細,胰島素注射接近無痛。大多數患者表示,扎指尖測血糖比注射胰島素更疼。
4、胰島素會導致危險低血糖。
這的確有這個可能,但是可能性不大。2型糖尿病患者比1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危險更小。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都很容易發(fā)現焦慮、手抖、出汗、食欲超強等低血糖癥狀。少量攝入糖(稀釋果汁、葡萄糖片等)即可快速逆轉低血糖問題。

5、胰島素一旦用了就不能斷。
不一定??颂m戴爾博士表示,在剛確診或處于孕期時,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只是暫時需要胰島素。有些患者自然減肥或手術減肥后,就不再需要注射胰島素;但其他患者則一直需要注射胰島素。
6、胰島素很難注射。
克蘭戴爾博士表示,如今,患者使用的是筆式胰島素注射器,攜帶方便,無需冷藏,通常每天注射一次即可。
7、口服藥比胰島素更好。
使用多年的甲福明二甲雙胍等糖尿病口服藥在降糖方面的確很有效。然而,克蘭戴爾博士表示,口服藥并非對每個患者都管用。對一些患者而言,注射胰島素是最簡單效果最好的治療方法。

8、胰島素會讓人發(fā)胖。
一些患者接受胰島素治療后的確會發(fā)胖。但是,胰島素療法本身不會導致體重增加??颂m戴爾博士表示,其原因是,患者經過治療后,其身體可有效處理血糖,結果使體重增加,不過這只是暫時性的。
9、2型糖尿病患者自己無法產生胰島素。
這一說法完全錯誤。2型糖尿病是胰島素抵抗所致,患者在發(fā)病初期,其身體會產生超過正常水平的胰島素,成為“高胰島素血癥”。注射胰島素有助于克服胰島素抵抗,可取代自然產生的胰島素。
10、用胰島素說明糖尿病“很嚴重”。
糖尿病本身就是嚴重疾病,與治療方法無關。事實上,高血糖會侵毒身體,損傷心、腎、眼和神經等重要器官。因此,無論是改善飲食、加強鍛煉、服用藥片或注射胰島素,關鍵問題是一定要確保血糖控制在健康范圍內。

11、胰島素需要每天注射。
不一定。胰島素注射具有選擇性。通常每日1次(一般于晚上注射),模仿人體自然胰島素幅度變化。胰島素注射也可以與口服藥相結合。如果血糖依然居高不下,則需要一日多次在飯前注射胰島素。
12、胰島素是糖尿病治療最后一招。
克蘭戴爾博士表示,雖然一些患者在嘗試各種療法之后才選擇注射胰島素,但是這并非最佳治療策略。一些患者接受胰島素療法時已經發(fā)生了并發(fā)癥,而長期血糖過高會增加心臟病、中風等危險性。而接受胰島素治療越早,并發(fā)癥出現的幾率就越小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