客戶端
美食天下

飲食健康

飲食健康 食療食補
您的位置美食天下 > 飲食健康 > 母嬰飲食 > 正文

寶寶斷奶后 各種營養(yǎng)應該如何補充?

2016/10/26 13:55

寶寶到了一定的年齡就要開始斷奶了。斷奶后的寶寶飲食營養(yǎng)需要人體所需要的主要營養(yǎng)素有主要三類:產生和提供熱量的能源物質。

能產熱量的物質是含糖類(或稱碳水化合物)、蛋白質、脂肪的食品;水;氧。為了保證人體細胞修補和更新的需要,還要供給蛋白質、維生素、礦物質、脂肪、糖類等,這對嬰幼兒尤為重要。人每分鐘大約有10億細胞要更新,若沒有充足的營養(yǎng)素供給,機體將出現(xiàn)消耗大于補充的現(xiàn)象,人很快就會消瘦下去。

斷奶后寶寶飲食營養(yǎng)需要量:

1、熱能幼兒為保證正常體溫,維持肌張力、血液循環(huán)、呼吸、消化、排泄,乃至啼哭等的需要,都要消耗熱能。好像機器需要補充燃料一樣。1歲幼兒每日需熱量1100千卡,2歲幼兒每日需熱量1200千卡,3歲幼兒每日需熱量1200至1400 千卡。人體產熱物質主要是從分解氧化糖類、蛋白質、脂肪產生。其中由糖類提供熱量應占50%至60%,脂肪供熱應占30%至35%,蛋白質供熱應占10% 至15%。

2、蛋白質有許多研究資料顯示,蛋白質的供給量與幼兒身長和體重發(fā)育成正相關。即優(yōu)質蛋白質供給充足時,身長、體重都能正常發(fā)育。蛋白質包括動物蛋白質(肉、奶、蛋)和植物蛋白質(豆類、谷類)。蛋白質中的基本營養(yǎng)成分叫氨基酸,自然界約存在 20多種氨基酸,在人體內能合成的有12種,還有8種不能合成,必須從食物中攝入。而對小兒來說有10種氨基酸必須由食物供給,它們是:亮氨酸、異亮氨酸、賴氨酸、色氨酸、蛋氨酸、苯丙氨酸、蘇氨酸、纈氨酸、精氨酸以及組氨酸。這些不能在體內合成的氨基酸叫“必需氨基酸”,凡含必需氨基酸多的蛋白質叫 “優(yōu)質蛋白質”。顯然動物蛋白質所含氨基酸的比例比植物蛋白質更合乎人體需要。但動物蛋白質也不能完全包括了全部所需的必需氨基酸,所以營養(yǎng)學家建議要動物、植物食品混合食用,以便互相補充氨基酸的不足,在營養(yǎng)學上叫“互補作用”。

1歲幼兒每日需蛋白質40克,2歲幼兒每日需40克,3歲幼兒需40至45克。其中20克以上應由動物性蛋白質供給,同時要保證1至2歲幼兒牛奶500至600毫升,2歲至3歲飲250至500毫升牛奶。對幼兒來說,能提供蛋白質的食物是糧食、肉、魚、禽蛋、大豆,其次是牛奶、動物血以及堅果核仁。為了訓練幼兒咀嚼能力,應提倡糧、薯、豆混食,動植食物混食,達到“雜食互補”的效果。

3、脂肪脂肪是油與脂的總稱。凡在室溫20℃為液體的稱為油,在室溫下呈固體的稱為脂。脂肪在化學結構上分為兩類,即中性脂肪和類脂。

日常食用的動物脂肪和植物油叫“中性脂肪”;各種禽蛋黃中的脂肪是類脂。中性脂肪又稱甘油三酯。寶寶飲食中應有一定量的脂肪,這對幼兒正常生長發(fā)育有重要意義:脂肪是人體組織的重要組成成分,在體內以多種形式存在,主要存在于皮下、內臟周圍,起潤滑和保護機體組織的作用;脂肪要分解為脂肪酸后才被腸道吸收。

人們對脂肪酸的研究中發(fā)現(xiàn),有的脂肪酸分子結構中含有“雙鍵”,有的不含雙鍵,人們把含雙鍵的脂肪酸叫不飽和脂肪酸,把不含雙鍵的叫飽和脂肪酸。大多數植物油含不飽和脂肪酸較多,如大豆油、花生油、芝麻油、玉米油、葵花子油含量較多,而動物油含不飽和脂肪酸很低。奶油含有的不飽和脂肪酸亦低,但含有維生素A、D,溶點低,易于消化,小兒可以食用。脂肪中所含不飽和脂肪酸有油酸、亞油酸、亞麻油酸、花生四烯酸等。但有的不飽和脂肪人體可以合成,有不能合成。

人體不能合成的叫“必需脂肪酸”,目前已知的必需脂肪酸有亞油酸和花生四烯酸。這種不飽和脂肪酸是大腦和神經以及皮膚所不可缺少的,如果缺乏會影響腦的發(fā)育,皮膚易被細菌感染。例如嬰幼兒常見的濕疹樣皮炎、皮膚干燥、脫屑等,多是缺乏必需脂肪酸的典型表現(xiàn),如用含亞油酸的植物油直接涂擦濕疹處,或配合口服維生素、維生素E,促進不飽和脂肪酸的吸收,對濕疹有很好的療效。幼兒每日需脂肪40至50 克。脂肪不可攝入過多,凡在一歲內即開始攝入過多脂肪者,大多數到成年時易患肥胖病。

最受歡迎的家常菜

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