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/10/19 17:03
相信每一位父母都特別希望寶寶吃得白白胖胖的、高高的,應該多吃點肉,這種想法沒錯。但是有些爸媽想,如果寶寶愛吃肉就給他吃很多,不愛吃肉可以不吃,這就不對了。要有選擇地吃肉才健康,而且每天要規(guī)定攝入量的,不知道吃多少?小編已經幫您整理出來了。
關于寶寶吃肉的3個錯誤觀念
1、寶寶不愛吃肉,牛奶雞蛋代替也行。
寶寶在6個月以后一般就可以添加肉類輔食了,但是很多父母不怎么重視肉類輔食,常常把雞肉、魚肉等剁碎了和粥拌在一起吃,覺得這樣好吸收。殊不知寶寶在剛開始的時候都不太喜歡有渣渣的食物,可能會把肉沫吐出來。然后父母看到寶寶不吃肉,以為不愛吃,從而放棄為寶寶補充肉類食物,改用雞蛋牛奶等,以為這樣可以補充相同的營養(yǎng),這樣是不對的。
2、用肉塊煮面,不吃肉只吃面也有營養(yǎng)。
很多爸媽都會把大塊的肉放進粥或面條一起煮,覺得里面有肉湯,以為這樣寶寶不愛吃肉吃些肉湯也能滿足身體所需營養(yǎng),這樣也是不正確的。
3、寶寶愛吃肉就隨便吃,不愛吃就不吃。
現(xiàn)在大多數(shù)的父母都沒有量的概念,只要發(fā)現(xiàn)孩子喜歡就一味的去滿足他,有些父母則相反,因為擔心孩子消化不良而給得太少。
很多爸媽對于孩子愛吃的食物就不限制,愛吃肉就一天三頓全是肉菜,覺得孩子是長身體的時候,現(xiàn)在多吃點,以后能長得胖胖的、高高的。有的爸媽想,孩子既然不愛吃肉,那就別強迫著吃了,多吃些蔬菜水果也可以。這樣也是不對的。
那么,為什么上述觀念是錯誤的呢?請看下文。
肉類營養(yǎng)小知識:
肉類是指畜、禽的肌肉及其內臟和魚肉等動物性食品。肉類所含的蛋白質豐富且質優(yōu),大部分是必需氨基酸。除蛋白質外,還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如鐵和鋅,以及維生素b12、維生素a等,其中以肝臟含量尤為豐富,而這些營養(yǎng)素是素食中很難提供的,牛奶和雞蛋中鐵、鋅含量都不多,所以不能取代。
由于嬰幼兒的生長發(fā)育非常旺盛,攝入的食物主要是為生長發(fā)育提供他調節(jié)的,而且需要的蛋白質、微量元素及維生素都特別多,如果長期食用肉類過少,就會導致蛋白質、鐵、鋅和維生素a等的缺乏,造成消瘦、免疫力低下和貧血等,從而影響生長發(fā)育。
營養(yǎng)學會按嬰幼兒的年齡段,建議各類肉類的攝入量分別為:
0-6月:不必攝入;
6-12月:蛋類50克/天、肉類25~40克/天;
1-3歲:各類肉類總計100克/天;
學齡前兒童:蛋類60克/天、魚35克/天,禽或畜肉25克/天。
小編溫馨提示:父母們應給寶寶合理的營養(yǎng),千萬不能讓寶寶缺乏了營養(yǎng),也不能造成寶寶營養(yǎng)過剩,必須根據(jù)寶寶的年齡及發(fā)育情況合理安排進食量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