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/1/20 11:58
眾所周知,雞蛋是易碎食物中的代表,在運輸過程中,或者選購時都會不慎導(dǎo)致破碎,有些雖然外表安然無恙,可蛋黃卻散了。那么,蛋黃散了還能不能吃呢?最好先聞一聞再扔哦!
蛋黃為什么會散?
蛋黃散開有很多原因:在運輸過程中雞蛋受到激烈震蕩引起蛋黃膜破裂,從而造成散黃現(xiàn)象;雞蛋在存放的過程中,蛋白稀化后,水分向蛋黃慢慢滲透,蛋黃體積膨脹到撐破蛋黃膜時,也會發(fā)生散黃現(xiàn)象;受過精的雞蛋經(jīng)過一段時間孵化,蛋黃也會發(fā)散;細菌、霉菌通過蛋殼氣孔侵入雞蛋內(nèi)部,也會造成雞蛋散黃。
蛋黃散了還能吃嗎?
很多人都認為,蛋黃散了就不能吃了,想都不想就扔掉,怪可惜的。其實有些雞蛋并沒有壞,還可以吃的。比如劇烈搖動而散的雞蛋,這種散黃蛋液較濃,蛋白質(zhì)沒有變性,黃清易于分開,無異味,可以食用。
由此可見,散黃蛋能不能吃僅有的衡量標準就是異味,如果雞蛋散黃并且有異味,當然就不能吃了;如果沒有異味,只是單純地散黃,那就是可以吃的。
蛋殼破裂能吃嗎?
專家解釋到,完整的蛋殼能防止細菌進入蛋液,但破殼雞蛋沒有了這些保護,被細菌污染的概率會增大,不僅不易儲存,吃后還易引起腸胃不適。但是,碎雞蛋也并非全不可吃,如果是當天不小心弄碎的,馬上炒了吃就不會有什么問題,但時間一久就容易變質(zhì),就不能吃了。
同時,小編也要提醒大家,雞蛋一定要按量買,因為它也有保質(zhì)期的,而且你也不知道雞蛋的具體產(chǎn)出日期,所以盡快吃完最好。正常情況下,雞蛋要放在冰箱冷藏,在2℃—5℃時雞蛋的保質(zhì)期是40天,而夏季室內(nèi)常溫下保質(zhì)期則縮到大約10天。